我國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成果報告
追溯體系建設是采集記錄產品生產、流通、消費等環節信息,實現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責任可究,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,一直被視作保障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有效手段,也是促消費,穩增長、推進供給側改革、實現內貿流通現代化的重要舉措。
一 建設進展
商務部統計
全國58個大中型城市已建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
覆蓋8萬余家企業、50余萬商戶
品種涉及豬牛羊雞肉、數百種蔬菜水果及水產
中央管理平臺累計接收追溯信息66.6億條
日均接收追溯信息450多萬條
2015年12月
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》,明確食用農產品、食品、藥品、農業生產資料、特種設備、危險品、稀土產品等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重點推進的七大類產品,提出到2020年,追溯體系建設的規劃標準體系得到完善,全國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基本形成等目標。
2016年7月
商務部、財政部在山東、上海、寧夏、廈門四地開啟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示范建設。
2018年下半年
四地追溯示范工程順利完成評估驗收。
2019年
在前期試點示范的基礎上,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將在全國鋪開加速建設,省級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管理平臺有望實現全覆蓋。
二 各地舉措
三 追溯覆蓋領域不斷擴大
“建立健全養殖、加工、流通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”寫入了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》;國家藥監局將“實現藥品可追溯”寫入了《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》,印發了《關于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還將“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制度”寫入了《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》。
還有一些地方將追溯體系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,例如,國家級貧困縣四川南江縣在2017年年初啟動了以丹參為主的中藥材追溯體系建設?!肮荆珜:仙纾兀r戶”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和重點幫扶貧困戶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,戶均年收入提高至21000元左右,基本達到脫貧標準。追溯體系一方面甄選優質中藥材,提升產品質量,一方面建立起長效造血機制,幫助扶貧地區擴大產業規模,實現提質增效。
四 下一步主要工作
下一步,追溯體系建設將著重在“頂層設計”方面持續下功夫。
在制度化、標準化方面
多項課題研究正在開展,重要產品追溯管理辦法的立法研究拿出了初步研究成果;重要產品追溯編碼規則、平臺建設規范、核心元數據三項國家標準已經報送國家標準委,將于近期發布。
在重點行業領域方面
廣泛發動重點行業企業、電商企業參與追溯體系建設;探索進出口環節追溯體系建設,著力破解境外供應商信息缺失、監管難度大的難題。
在共建共享方面
一方面,著力推動國家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與省市兩級平臺的縱向對接,另一方面,著力推動各級追溯管理平臺與其他部門相關管理平臺橫向連接;互聯互通打造大數據應用場景,讓一條條追溯數據發揮其應有的價值。
潮平兩岸闊,風正一帆懸。商務部將聯合相關部門持續發力建設,讓人民在平常的一餐一飯中,真真切切地享受到發展的成果。